找回密码
 注册
查看: 10467|回复: 36

【末世食艺】先行篇:罐藏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2-11-4 11:53:3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尊敬的生存主义者,您还没有登录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注册

×
  虽然标题叫做末世食艺,但这一系列文章其实算是食品工艺学的导读。主要参照资料为夏文水版本《食品工艺学》,电子版本已上传至我论坛里发的“食品资料”帖。后续的帖子应该会是先给出常见耐储食品的形式,然后反推其工艺这样的写法。(如果真有的话)
  《食品工艺学》共分八章。罐藏这部分属于第三章:食品的热处理。由于罐头这玩意儿作为储备粮非常合适,加上最近狂吧买到奇奇怪怪问题罐头的人不在少数,因此这篇文章先先于其它部分写出。那么下面就进入正文。



IMG_20221104_115019.jpg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22-11-4 12:04:44 | 显示全部楼层
一、        食品工业之曙光:罐头的前世今生
    1795年。苦于军粮补给的拿破仑政府悬赏12000法郎来寻找一种能长期保存食物的方法。
    1810年,一个叫Nicolas Appert的人拿下了这12000英镑。他的方法是:把食物装在玻璃罐(Jar)里再封口加热。这差不多是现在常见罐头的雏形。玻璃罐存在种种缺陷。第一是容易炸,第二还是容易炸,第三还是容易炸(废话)。这三个“炸”还不太一样。第一是制作过程。加热的时候玻璃罐内外气压差太大,轻则崩飞罐头盖儿,重则碎片横飞造成惨案。第二是运输过程。19世纪的运输条件算不上优越,战场的保存条件更是可想而知。玻璃罐虽然解决了保存问题,但没有解决磕碰易碎的问题。第三是开罐。虽然金属罐头那玩意也能给手上剌一道口子,但相比于玻璃罐头,还是好很多了。想象下你在用劲扭盖子,然后玻璃罐华丽地炸开,你一个没收住劲。。。。。。
    好消息是现代的玻璃制造工艺很成熟了,基本不会出现这些问题。但当时这个问题显然没有解决。所以不久之后的1825年,马口铁罐头的专利诞生了。什么是马口铁呢?马口铁就是镀锡的铁。铁这玩意放着不管会锈,镀上一层锡以后,锡提供了耐腐蚀性。很好,非常适合做食品包装材料了。
    不过限于19世纪初期的钢材冷轧工艺,当时的钢板并不像现在的罐头一样薄。易拉罐?不存在的。那时候的罐头有多硬呢?硬到开罐器要到40年后才被发明。想要开罐?开罐需要斧子或者锤子再加上一个吃不上饭的愤怒老哥。

    再不久后的1847年,二重卷边技术及机器被发明。罐头的工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。
    18世纪60年代,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证明微生物是引起发酵的原因。为罐头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最后一项要素:指导杀菌。至此,罐头的大规模工业生产有了指导要素。
    于是,伴随着战争的号角。钢铁与食材被送入轰隆作响的食品工厂,出来的是日产百万甚至千万的不具稀缺性的工业产物。这些罐头,作为士兵的燃料,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脚步,将食品工业的曙光以令人不安的方式送往全球。这部分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腻了。我就不再赘述了。
    值得一提的是,十九世纪初,正是那个放射性元素初被探索的时代。一个法国人申请了个专利:放在罐头里的食物经辐射照射后其保质期趋于无穷。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。
    于是讲到这马口铁罐头。它由三部分组成,两个罐头盖儿,一个罐体(铁片儿)。制作时首先将这铁片儿焊成一个圆筒(当时用的是铅,后来才改用锡),再通过二重卷边技术把罐底卷上。待装入食物后,再封上罐头口。经过热处理后就是罐头成品了。至于二重卷边是什么原理,下面放出图片。基本就是把罐体和罐身卷成两个钩,合到一起再压实或者胶合或者焊上。
ec7ab4230c1b829ac16190a0b6333104_hd.jpg
    金属罐头(tin can)相较于玻璃罐(jar)而言,耐磕碰了,磕碰会瘪但不会让里面的内容物流出来;耐运输了,罐头可以堆叠在一起;耐储存…有待商榷。理论上工业罐头在这段时期已经达到了其完全体形态。不过天有不测风云,而这不测风云甚至都不来自于食品工业本身。
   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。20世纪40年代。一个跟食品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进入了其蓬勃期:电子工业。锡一下子成为了稀缺的战略资源。你一个罐头也敢抢锡?往后稍稍吧。
    于是美帝看着自家mre里的一堆马口铁罐头陷入了沉思。
    能不能换个材料?当然可以。
    20世纪50年代,用于食品包装的塑料随着化工业的发展应运而生。
    20世纪60年代,越战。老美下一代MRE正在筹划中。在美国美国陆军纳蒂克实验室的命令下,雷诺兹金属公司发明了一种复合包装方法:Retort Pouch。一般翻译为复合薄膜袋或者蒸煮袋。
    同一时期,俄勒冈冻干公司,就那个保质期30年的山屋的母公司,将冻干技术运用至食品。同样赢得了军用口粮的生产合同。
    Pouch是袋子,Retort指的是灭菌锅。合起来大概意思就是适用于热处理灭菌的袋子。制作成的罐头就叫做软罐头。这玩意儿相比于马口铁那是只强不弱。其完全体分为四层:聚丙烯层接触食品,提供袋子的柔性与强度且具热熔密封功能;尼龙层提供耐磨性;铝箔层挡住光线、气体、异味从而延长货架期;聚酯外袋提供包装强度并支持油墨印刷。当然现在2022年也有更多层的。
   
一般来说,用于热处理的是除去聚酯外袋的那三层。或者更简单点,除去铝箔两层也不是不能用,而且少了金属层还能撇到微波炉里加热。三层的袋子看着是银色的,两层的是透明的。
    相较于马口铁罐头这种又得费劲拉钢卷,甚至要在食品厂旁边再开个专门生产铁罐的厂的麻烦玩意儿,这塑料袋又轻又好撕开,价格还便宜,很快就占领了食品市场。传统的铁皮罐头现如今只能龟缩在超市方便食品区的小小角落,其数量甚至比玻璃罐辣椒酱都少。
    有的人可能会说:中国外卖多了,自然不需要罐头。但外卖,或者“中央厨房”,亦或者“预制菜”,其实都建立在这第三代罐头,也就是蒸煮袋的基础上。比如我们常见的各种料理包。
    而且这包装还不限于热处理。充了保护气以后,零食也能装了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不仅罐装奶粉是罐头,袋装即食鸡胸肉是罐头;一块钱一包的辣味小鱼仔也是罐头,甚至袋装薯片都能算作罐头。这不得了了!
    因此,对于狭义定义,罐头大概是马口铁罐包装并经热处理的食品。
    对于广义而言,但凡是用密封容器包装并经热处理的都是罐头食品。
    至此,你已经了解了罐头的历史以及其三种形式:玻璃罐,马口铁罐,软罐头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22-11-4 12:05:33 | 显示全部楼层
太长不看版:
罐头发展的历史大概经过三个时期。
第一个时期是玻璃罐(Jar)时期。始于1810年罐头诞生。现在常见的是旋盖的玻璃罐。
第二个时期是马口铁罐(Tin Can)时期,始于1847年二重卷边技术发明。就是我们现在常见的圆柱体罐头形式。如果想自制此类罐头,你需要罐头封口机。
第三个时期是高温蒸煮袋(Retort Pouch,也译作复合薄膜袋、铝箔袋、真空袋)时期,其成品就是我们常说的软罐头。由于二战后微电子工业的发展,马口铁(镀锡铁板)的锡一时短缺。得益于塑料工业的发展,这种复合包装材料于上世纪60年代被发明,并于70年代商用化。大部分我们见到的包装食品均用到此技术。用作软罐头的比如各种常温料理包,即食鸡胸肉。用作其它包装比如抽米砖的真空袋,不过包装后进不进行热处理就不一定了。
比如拿真空袋封米砖。想要制作此类罐头,你需要真空机与封口机。
在食品工艺上,“凡用密封容器包装并经高温杀菌的食品称为罐头食品”。因此21世纪罐头不但没有离我们远去,反而随着预制菜和廉价外卖的风潮,借着软罐头的形式再度强势回归。
由这个定义,我们可知罐头有两大特点:
1、        密封容器:可以是玻璃罐,可以是铁罐,可以是蒸煮袋。
2、        热处理:常见的商用热处理为121℃高压灭菌。

那么接下来有三个问题。
第一个:既然是高温杀菌,杀什么菌?
第二个:为啥是“121摄氏度”“高压”?
第三个:既然已经商业无菌了,罐头为啥还会坏?
回复 1 0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22-11-4 12:25:39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道尓肯 于 2022-11-4 16:19 编辑

二、        微生物:罐装狠活儿
   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:高温杀菌杀什么菌。
    这就引到“对象菌(Target Organism)的概念。对象菌是:食品里影响最大,在储存环境最易生存,危害性最大,最耐处理的那个菌。俺寻思是最大最坏的那个玩意儿。
    那么罐头里会有什么菌呢?
1、        打酱油的屑,
    比如各种只能有氧呼吸的玩意儿。罐头这种厌氧环境会直接把它们憋死。
    还有酵母。这些热处理撑不过三秒的屑还有看的必要么(半恼)
    还确实有必要。对于那些先把原材料封在罐头里再加热杀菌的罐头,从原材料封罐到热处理的这段时间够这些微生物整活(初期腐败)。或者在热处理后再次混进罐头里浑水摸鱼(杀菌后污染)。
但对于热处理来说,不需要看。
2、        抗逆性极强,正常储存环境下跟你抢东西吃的屑
    这些菌叫做腐败菌。虽然这些玩意并没有毒。但会使食物丧失食用价值。最直观的比如让肉变酸变臭。
    对于那些发酵产气的玩意儿,你会得到一罐胀罐罐头。
    对于那些不产气的玩意儿,你会得到一罐看似正常,但打开以后有着奇妙气息的地雷。
    还有一些产酸的玩意儿。遇上处理不好,内壁铁裸露的罐头会发生奇妙的反应。我们称为“氢胀”。就是酸与铁反应放出氢气令罐头膨胀。具体之后再说。
    或者也可以另辟蹊径,大量培养这类无毒的腐败菌来抑制肉毒杆菌生长。然后你就得到了鲱鱼罐头。
3、        抗逆性极强,正常储存环境下不仅抢东西吃还有毒的屑
    以肉毒杆菌为代表。虽然也叫腐败菌,但这类菌不仅不让你有东西吃,还会让村里的人吃席。
4、        抗逆性极强,但正常储存条件下不生长的屑
    包括各种嗜热菌。普通热处理对于它们而言就如同热水澡一般。有的甚至能扛过121℃60min的处理。不过由于太过嗜热,常温(38℃以下)反而不生长了。大部分嗜热菌的适宜生长温度在55℃到68℃之间。少部分能在38℃生长。因此正常储存与运输的时候这部分菌几乎不会整活。
    罐头加热完成要及时冷却,就是为了防止冷却时间过长导致嗜热菌生长。
现在你知道罐头(肉罐头,低酸性罐头)里大概有这四种菌,那该拿哪个当目标呢?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22-11-4 12:32:07 | 显示全部楼层
    当然是肉毒杆菌(即答)
    第一是它毒性太强了。第二是连它也耐受不了的处理强度,其它杂鱼也都死得透透的了。
    现在再来看看商业无菌的定义。
    商业无菌是指食品经适度的热杀菌以后,不含有致病的微生物,也不含有在通常温度(国标检验温度为36℃±1℃)下能在其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。
    以嗜热菌作为对象菌虽然也可以,但热处理并不是毫无代价的。
    第一是费钱。多加热一分钟意味着电费蹭蹭往上涨。
    第二是食物品质降低。热处理强度太强会导致食品的质量(质地、口感等)劣化严重。想象一下常温料理包跟冷冻料理包。常温料理包耐放,但里面东西都跟糊糊似的。冷冻料理包杀菌压根就不彻底,但它放在冷冻环境里,菌生长缓慢。以此换来它的味道和口感好那么点儿。
    在食品中,耐储不是第一要素。怎么追求耐储?这个之后有时间再写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22-11-4 12:38:46 | 显示全部楼层
    现在我们知道在罐装食品里,对象菌是肉毒梭状芽孢杆菌,俗称肉毒杆菌。
    肉毒杆菌,嗜温厌氧菌。大致分为由A到H八种。其中G型大概人畜无害;C、D型对人无害,对只因等动物有害;E、F型存在于自然水体如湖泊、海洋;A、B型广泛存在于土壤中。H型最近才被发现,其产生的的肉毒毒素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毒性最强的物质。只需0.000000002克(2纳克)即可毒杀体重为70kg的成年人。比普通肉毒毒素的112纳克毒性还高了两个数量级。
    常见的肉毒杆菌中毒有三种途径。
1、        食源性肉毒杆菌中毒
    肉毒杆菌在缺氧条件下会产生肉毒毒素,并在死后释放出来。好在经正常处理的食物几乎不会遇见这个问题。光是找近年罐头肉毒素中毒的案例我都找了很久。少见。
2、        创伤性肉毒杆菌中毒
    作为破伤风梭菌的远房亲戚,肉毒杆菌出现在伤口里也是很合理的()
    对于足够倒霉的人而言,受了伤有可能引入肉毒杆菌。非常罕见。
3、        吸入性肉毒杆菌中毒
    只有一种情况会出现吸入性肉毒杆菌中毒:生物kb主义。
         
    罐头里可能有肉毒毒素,那我还敢吃罐头吗?
    敢,为啥不敢?这年头还有人拿肉毒素往脸上打的。
    更何况罐头可是经过严格热处理的。
    好消息是肉毒毒素是一种蛋白质,而且耐热性相对较差。85℃的条件下,加热5min即可使其失活。
    别拿朊病毒说事,正常情况下哪可能有这玩意儿?
    近20年内没有因食用罐头而造成的肉毒杆菌中毒。除过近日在乌克兰吃了过期罐头的俄军。
    更容易中招的其实是自制的发酵品。比如有吃自制豆瓣酱或者臭豆腐不幸中招的人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22-11-4 12:44:12 | 显示全部楼层
三、        热处理:罐头之魂
    第二个问题:为什么是“121℃高温、高压?

    先说下压力。对于压强,我们有绝对压强,相对压强(表压),真空度。
    若绝对压强高于大气压强,此时需要压力表。
    设常压为100kPa,对于绝对压强为300kPa。
    其表压为绝对压强减去大气压强,即300-100=200kPa
    若绝对压强低于大气压强,此时需要真空计。
    对于绝对压强为30kPa
    其真空度为大气压强减去绝对压强,为100kPa-30kPa=70kPa
    常压(101.325kPa)下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;
    100kpa表压对应水的沸点为121.1℃。至于为什么取121摄氏度作为高温处理,大概是为了取整()
    温度越高,细菌耐热性越差,所需杀菌时间越短。

为什么需要高压?
罐头是一个封闭容器。在加热的时候,其内部气压也是不断上升的。当罐头内外压力差达到一定界限时。
玻璃罐头轻则跳盖(就是罐头盖儿飞了),重则破片弹。
马口铁罐头换成了金属。可塑性好点。轻则罐头变形,中则二重卷边变形漏水,重则破片弹。
蒸煮袋。。。。。应该只会破袋,比压力容器安全多了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22-11-4 14:01:35 | 显示全部楼层
感谢分享,,支持一下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22-11-4 15:16:06 | 显示全部楼层
    那么高温高压由什么提供呢?
    商业生产上会采用灭菌锅(Retort)。灭菌锅有很多种形式。比较常见的是这种高压锅Pro max形式的静止式灭菌锅。基本原理和高压锅不能说完全相同,只能说一模一样。
    mjg.png
    自家生产的话,用高压锅。
    考虑到肉毒杆菌的原因,肉罐头的话不大建议自制。但说实在的,自制腊肉腊肠这类熏制品以及豆瓣酱、酸奶这类发酵品的危险性怎么也得排在肉罐头前面。还有自酿葡萄酒,发酵不得当,杂醇那叫一个多,每年都要送进去不少人。
    安全点的当然有。相对而言,高酸性的罐头,比如水果罐头,番茄罐头就很亲民了。其高酸性可以抑制肉毒杆菌生长,酵母霉菌一类不论是耐热性还是对人危害也远不如肉毒杆菌。玻璃罐也很适合存放酸性内容物,不会出现马口铁罐头腐蚀穿的情况。论坛里有制作番茄罐头的视频,可以参考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22-11-7 15:31:31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现代罐头偷工减料了,漏气或者不到两年外表没问题里面变质了,和以前能保存二三十年的罐头绝对不一样。
回复 1 0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生存主义者社区

GMT+8, 2025-8-28 17:11 , Processed in 0.069095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 Licensed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